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警务资讯 > 重要转载 > 国务院

助力支小支农 政府性融资担保“大显身手”

发布时间:2025-04-15 14:47 信息来源:新华网 阅读次数:62
【字体大小: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题:助力支小支农 政府性融资担保“大显身手”

新华社记者申铖

“无土地厂房抵押一直是制约我们获得贷款的瓶颈,通过辽担集群速易贷这一融资担保产品,我们获得了500万元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沈阳盛泽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世季告诉记者。

辽担集群速易贷由辽宁省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与银行合作推出,通过剖析集群内企业的共性特征,构建标准化、场景化的新型银担业务模式,精准对接了企业对“速”和“易”的核心诉求。截至2025年3月末,这一产品已惠及16个特色县域产业集群,累计投放担保贷款约4.3亿元,带动约3800人就业。

这是政府性融资担保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展的生动案例。对于银行而言,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经营规模较小,通常没有充足的抵押物,是“需要三思”的“借钱对象”。此种情况下,融资担保可以“大显身手”,通过为企业担保增信,建立起企业和银行之间融资贷款的“引渠”,引导金融活水流向企业。

不同于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弱化了盈利目的,坚持准公共定位。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性融资担保具有“增信、分险、降费”功能,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从不少国家经验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为小微企业增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机构、辖内融资担保机构的三层组织架构;政策制度体系日益健全,支小支农的政策效能不断释放。

其中,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龙头,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合作业务规模超过5.81万亿元,累计惠及经营主体超过500万户次,合作业务规模中支小支农占比达98.96%,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72%,支持的经营主体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65%。

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看来,近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已成为宏观调控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之一,成为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的一大发力点。政府性融资担保不断扩面增量提质,惠及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测算,每担保贷款1亿元,可支持受保客户稳定就业岗位约900个,自开业以来已累计服务就业人数超过5100万人次。“真金白银”落地落实,惠企又利民。

近年来,很多地方探索出了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的新办法、新路子。然而,一些发展中的“烦恼”随之出现,部分地方出现了个别机构发展定位模糊、银担合作门槛高、可持续经营困难等问题。各方都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引导,细化完善配套机制,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指引。

今年2月,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管理办法》,为政府性融资担保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在何代欣看来,这一办法体现了近年来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的实践成果,顺应了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将以体系化的方式提升政策性融资担保的保障质量和覆盖范围。

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出了系列要求,例如要聚焦主责主业、大力支持就业创业、积极让利实体经济等,给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规经营定好“方向标”;明确多项政策支持,包括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业务奖补,给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油打气”……此次印发的办法基本涵盖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的方方面面。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以“准公共定位”为基础,从经营要求、政策支持、绩效考核、监管管理等维度,强化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的激励约束,给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入“强心针”,激发其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内生动力,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